周口信息網 > 熱點信息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了三個“問題”
網絡整理 2023-07-04(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了三個“問題”)
總體看,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著重強調“穩”的基礎上,提出了7大發展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出了5個“正確認識”,強調對政策的正確引導;同時也一定程度從政策上針對前期經濟問題進行糾偏。另外,在經濟的增長還是要在長期政策約束下,關注量更關注質,不走老路。
中國經濟在宏觀、產業結構、就業民生等方面,會議實事求是地直面問題,那么從會議公報表述看,中國經濟目前到底有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問題一:三重壓力,如何應對?
這是會議明確指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針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靶枨笫湛s、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概括了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表明決策層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加大。
需求收縮,主要是內需不旺,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地產和基建)增速繼續下滑,消費持續不振,同時外需增長也存在不確定性;供給沖擊,主要是原材料價格因產能受限而過快上漲,PPI高企,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對中下游市場主體經營產生較大盈利壓制;預期轉弱,主要是全球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壓力、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和居民部門預期產生擾動,居民不消費,企業不投資(躺平)。
事實上,即便中國經濟當前處于潛在經濟增速下行的“新常態”,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速也過慢了。近期央行測算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速約為5.7%,而三季度GDP增速僅為4.9%,顯然是低于潛在增速水平。同時,明年就業(尤其是青年就業)的壓力也在增加,這是對政策的剛性作用因素。
問題不可謂不緊迫。面對問題,穩增長必要性加強。政策具體描述:
“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p>
“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p>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p>
由此看,對于各級政府,穩定宏觀經濟,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任務,完不成,可能就意味著政治站位不正確,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還強調“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梢娒髂攴€增長的力度將明顯加大。
具體看,財政政策方面亮點更多,貨幣政策強調結構化作用,兩者協調,則強調總量政策加強:
1、財政政策加強力度和進度
財政政策要求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表明明年財政政策料將較2021年繼續加強力度,并對今年的財政支出進度進行糾偏。針對今年基建投資增速低迷的情況,明年基建投資增速很可能將明顯回升。結構上看,由于新基建更多受到收益率要求的限制,很難成為主力,預計未來傳統基建投資需求的釋放將比較大。由此看,在財政支出進度加快的基礎上,還將加大對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引導,加大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使用力度和效率。
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重提逆周期,表明穩增長將成為明年的重要任務,而財政和貨幣政策協調聯動,則反映了總體政策力度的提升,相對于今年的結構性為重的政策風格,可期待明年總量政策。
前期央行行長易綱強調歐美國家在應對疫情時采用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同時發力,導致全球流動性大增的現象。而目前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也或多或少預示著未來實體經濟流動性需要更加充實。
3、政策明年上半年發力
會議強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宏觀政策在結構調整領域更為積極以外,預計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時效性和前瞻性繼續加大,尤其是在明年上半年時,及時做好政策準備,給下半年可能面臨的風險留下一個更具韌性的實體經濟復蘇基礎。
問題二:長期戰略與短期困難的矛盾,如何化解?
會議公報提及的長短期矛盾,主要集中在,長期的新舊循環轉換的與短期的穩增長之間、房住不炒與房地產支柱產業兩個定位之間、雙碳戰略與保供穩價之間。
1、長期的新舊循環轉換的與短期的穩增長
新舊循環轉換是必然趨勢,中國經濟的舊循環主要是房地產、金融和地方基建投資,新循環主要是科技、金融和新產業,其中科技是主導。但面對穩增長的壓力,新舊循環的轉換還要考慮地產和基建在當前經濟中的穩增長作用。在此情況下,會議在國內大循環和新循環兩個方面都有針對性的強調:
舊:“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p>
新:“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p>
2、房住不炒與房地產支柱產業定位
“房住不炒”是大的規矩,不會改變。盡管還是支柱產業,但“住”和“不炒”決定了房地產在中國經濟金融領域的地位還是要長期下降的。中國經濟“去地產化”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但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作用依然較大。2016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政策基調以來,政策一直在上上下下地對房地產進行調控,同時積極探索長效機制,終于形成了三線四檔、房貸集中度、土地集中供給等長期制度。在這些制度之下,房地產調控將更加有效。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p>
3、雙碳戰略與保供穩價
今年以來保供穩價壓力較大,與煤炭供給不力有關,1-10月份中國原煤產量累計同比僅為4%,而工業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12.7%,遠遠超過煤炭供給量。這背后有5月以來運動時減碳的原因。因此會議強調: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p>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會議提出了解決辦法,一方面避免運動時減碳,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領域內部進行持續技術升級,抓住市場與政策的結合點:
“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p>
問題三: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協調性不強,如何解決?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多政策更注重調結構、防風險,甚至有些政策是運動式、反增長的,總體上存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協調性不強的問題。由此會議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這種理解偏差和不協調,主要包括:對重大戰略概念的理解偏差、央地之間的政策理解和協調、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1、對重大戰略概念的理解偏差
對重大戰略概念的理解偏差,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和資本擴張等方面。今年社會各方面對于共同富裕的理解趨于短期化、激烈化,對于相關政策,也產生了過多的聯想。對此,會議強調了共同富裕相關政策的穩定性和協調性:
“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p>
類似于共同富裕的過度解讀,社會對資本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作用和潛在危害,認識存在偏差。因此會議強調:
“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不是強調什么資本可以發展,什么資本不可以發展,而是建立資本發展的規范,所有類型的資本在規范之下合理合法發展。事實上,資本也歡迎規范化發展,減少不確定性。
2、央地之間的政策理解和協調
今年以來,在雙碳、能耗、保供穩價、財政收支、疫情防控等多個方面,都一定程度出現了地方政府以及具體行業領域并未完全領會高層政策的現象,導致了生產和價格擾動、財政收支節奏不匹配等問題。對此,會議都有針對性的解決思路: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
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
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p>
3、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明年宏觀經濟、產業結構和社會民生等困難和壓力,對經濟政策設計和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對新一屆地方領導班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系統化,防止簡單化,要反對不作為,也不能亂作為:
“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還必須學習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蘊、強化生態觀念,要落實到行動上……”
政策大勢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幾何?
穩增長政策預期已經日漸明確之下,對股債的影響如何?首先對于股市而言,盡管穩增長力度不小,但影響仍然是結構性的。經濟下行和政策加碼的組合,對估值和流動性敏感的板塊更加利好,成長、中小盤板塊的表現應該有所支撐。從上下游板塊看,保供穩價政策持續、減碳熱度減弱,都限制了上游利潤增長和股市表現空間(結構上仍然將有部分企業受益于穩增長)。而下游利潤在漲價傳導背景下,也有所支撐。
對于穩增長與環保減碳、科技政策的結合部領域,例如新能源、綠色產業、科技、農業、軍工等領域,依然是政策和市場熱點。
對于債市而言,我們認為,大的債務擴張窗口仍在。由于中國較為特殊的國情,較高的杠桿率有較高的儲蓄率支撐,杠桿率可以高一些,此次會議也并未提及宏觀杠桿率的問題。本次會議一并刪去的表述還有“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和“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寬貨幣、穩(寬)信用政策組合將對利率中樞形成下行拉動力,信貸規模的擴張也將是穩增長政策框架下的重要手段,偏重于供給端的信貸擴張也將壓制融資利率水平。由此看,盡管明年存在財政政策對融資價格的抬升和對投資的擠出,進而存在短期不小的擾動因素,但明年債市總體可期。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em>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 發表,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免責聲明:信息網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轉載請標注:信息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了三個“問題”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沒有了
- 搜索
-
- 2023-07-0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了
- 2023-07-04百度飛槳已服務15.7萬企事
- 2023-07-04梁建章的元宇宙
- 2023-07-0485歲教授理財被騙15萬,誰
- 2023-07-04江蘇銀行、盛京銀行為何
- 2023-07-04梁建章的元宇宙
- 2023-07-0485歲教授理財被騙15萬,誰
- 2023-07-04江蘇銀行、盛京銀行為何
- 2023-07-04全面注冊制逐步落地,券
- 2023-07-04國家發改委:同意深圳開
- 2023-02-24深圳樓市打新更難了!有
- 2021-03-22證券時報:政府主動清理
- 2023-02-24恒指高開:阿里開盤漲5
- 2023-02-25最新70城房價數據出爐:同
- 2023-02-25收藏!2020年31省市經濟發
- 2023-02-25靴子落地!公積金個貸率
- 2023-02-25直接打5折,新能源二手車
- 2023-02-254月國內出口大超預期 外貿
- 2023-02-25挖掘第二次“人口紅利”
- 2023-02-2521深圳觀察丨創新之論:剖
- 2023-07-0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了
- 2023-07-04百度飛槳已服務15.7萬企事
- 2023-07-04梁建章的元宇宙
- 2023-07-0485歲教授理財被騙15萬,誰
- 2023-07-04江蘇銀行、盛京銀行為何
- 2023-07-04梁建章的元宇宙
- 2023-07-0485歲教授理財被騙15萬,誰
- 2023-07-04江蘇銀行、盛京銀行為何
- 2023-07-04全面注冊制逐步落地,券
- 2023-07-04國家發改委:同意深圳開
- 網站分類
-
- 標簽列表